臺電子代工廠英業達公布2018 年財報,每股稅后純益1.81 元新臺幣(單位下同),低于2017 年的1.88 元。展望2019 年,英業達表示,將有三大變量,包括服務器及筆記本電腦成長幅度趨緩、處理器缺貨仍難解,以及貿易戰對經濟的沖擊。
英業達近日舉行財報發布會,2018 年全年營收5068 億元,年增率8%;毛利率4.7%,低于2017 年的5.4%;營業利益74 億元,年減率14%;稅前盈余81 億元,年增率13%,歸屬母公司純益56 億元,年減率7%,每股稅后純益1.81 元,低于2017 年的1.88 元。
其中,英業達2018 年第4 季表現也低于第3 季,單季營收1341 億元,季減率5%;毛利率4.1%,低于第3 季的4.7%;營業利益12 億元,季減率52%;稅前盈余10 億元,季減率16%,歸屬母公司純益14 億元,季減率7%,每股稅后純益0.39 元,低于第3季的0.44 元。
英業達表示,去年第4 季因為產品組合比較差,筆記本電腦比重增加,服務器比重下滑,另外,太陽能調整也特別大,加上還有減損。
展望2019 年,英業達表示,根據統計,服務器2019 年僅成長1-2%,筆記本電腦成長率更僅剩0.2-0.3%;另外處理器缺貨狀況,目前每天都在追貨,第3 季能不能舒緩也不知道;第3 是貿易戰,對于經濟成長的影響已經出現。
不過英業達也樂觀表示,第1 季狀況還是很好,會比去年同期好,但是因為上述的3 個因素,能見度沒有很遠,第2 季、第3 季還沒有很明朗,所以會比較謹慎看待。
英業達認為,目前需求端因為貿易戰而比較保守,但是隨著每個季度的改變,公司仍審慎樂觀,會往好的方向走,包括個人電腦還是會有新產品推出,筆記本電腦消費新品也會在5、6 月推出,另外交換器部分,去年已經開始出貨,今年會比較顯著,車載產品也已經小量出貨給大陸車廠,醫療產品也陸陸續續出貨中。